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腎臟科主任 許績男

在小兒科領域中,嬰幼兒及兒童的泌尿道感染是臨床上一個常見的疾病,亦是造成嬰幼兒敗血症的重要原因或結果。所以是一種不能輕忽的疾病。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特色是常會出現反覆性感染,且常合併潛在的泌尿道畸形,使得在對疾病的處理上,會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孩童時期的腎臟正處於發育與生長階段,同時這也是最易遭受傷害的時期。在腎臟發生感染與發炎時,若沒有給予適當的治療;或合併有泌尿道畸形時,不及早予以外科矯治或接受其期抗生素預防,則最後常會產生腎臟的瘢痕化(腎臟結疤),進而引起續發性高血壓,蛋白尿的排出,甚至最後進展到腎衰竭。由此可知對嬰幼兒及兒童的泌尿道感染應及早確立診斷與治療,避免腎臟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

發生率與致病機轉
由嬰幼兒至兒童期,泌尿道是一個很容易受到細菌侵犯而導致感染的地方。男孩與女孩之發生率分別是1.1%與3%。但在一歲以內尤其是新生兒其感染率更高,且以男嬰較為常見。根據報告,在單以發燒為
表徵的嬰幼兒中,可高達15─30%是肇因於泌尿道感染。造成嬰幼兒尿路感染之途徑,95%以上是因細
菌經由尿路逆行上去。導致嬰幼兒尿路感染罹患率高之原因很多,如嬰幼兒之免疫系統發育未臻成熟。
包皮過長之男嬰,合併有尿路結構異常,排尿或排便習慣不良與細菌的毒性等等。

臨床症狀
當嬰幼兒及兒童罹患泌尿道感染時,可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而年紀大小所表現出的症狀也不同。臨床上,發燒是最為常見的表徵。另外嬰幼兒的初期症狀往往只是食慾不振,哭鬧不安,腹脹,腹瀉等疑似
腸胃炎的症狀。少數會出現黃疸,水腫,甚至抽痙等現象。因為出現的症狀並不是很典型,所以往往在
早期沒被診斷出,所以不可不慎。而在較大兒童患者方面,會表現較典型的症狀,例如頻尿、尿急、排
尿疼痛、排尿有灼熱感,腹痛及腰痛等,此時在作確定診斷方面則較無問題。

尿液檢查與細菌培養
對於懷疑患泌尿道感染的病童,我們常會取其尿液做檢查。大部分的尿液會出現膿尿現象(尿中出現多量白血球)。少部份尿液雖無膿尿現象,但也不能就認為沒 有受到感染,此時應進一步作尿液的細菌培養,加以確定。因為許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膿尿的現象,例如闌尾炎、尿路結石、腎絲球腎炎、泌尿道受
傷或重度脫水等。所以在作鑑別診斷時須要特別小心,以免因誤診而延誤了治療。

泌尿道感染中有80-90%的細菌是由大腸桿菌所引起。其他較常見的細菌有克萊勃士桿菌、變形桿菌、腸球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其中變形桿菌之感染並不常見,一旦發現需特別注意是否有合併尿路畸形。很
少數的病童可由白色念珠菌所感染。在較大的女童中除大腸桿菌外,以表皮葡萄球茵所引起較常見。因為泌尿道感染常會復發或二度感染,旦常常是由不同的細菌所引起,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病童需要,不同的細菌種類選擇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才可完全根治。

泌尿道的放射線學檢查
根據報告,嬰幼兒及兒童患有泌尿道感染時,發現合併泌尿道畸形者約有30至57%不等。一般建議,在
第一次確定有尿路感染的病童,不管是男童或女童,最好都能作詳細的泌尿道超音波或排尿膀胱尿道造影檢查。這兩種檢查可以偵測出病童是否有腎臟解剖構造方面的異常與嚴重度或出現膀胱輸尿管迴流症。而在偵測因尿路感染所導致的腎臟急性炎症反應或慢性腎臟結疤變化的位置,範圍大小,則可以核子同位素腎臟掃描來作檢查。

泌尿道畸形中最常見的是各種不等程度(可分第一度至第五度)的膀胱輸尿管迴流。在泌尿道感染的病童中
,可高達30-50%的小孩具有膀胱輸尿管迴流。輕至中度者(第一至第四度)可藉由長期服用低劑量抗生素預防感染,以克腎臟因反覆遭受感染,形成腎臟結疤而使腎功能逐漸受到傷害。嚴重者(第五度)則須及早開刀矯治。其它常見的泌尿道畸形有輸尿管、腎盂交接處狹窄,雙套的泌尿系統(一或兩側同時 有兩個腎臟與兩條輸尿管),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輸尿管囊腫,後尿道瓣膜等等。依其不同情況而作適當的處置
。以上之尿路畸形常會導致反覆性的泌尿道感染或尿路阻塞,而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到腎臟組織。所以處理這些病童最重要的原則是首先須矯正其異常的尿路結構,進而預防且避免反覆性的尿路感染的發生。

結論
泌尿道感染在小兒科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且常伴隨潛在的尿路畸形。因為這些病童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輕微,不典型,而易被忽視掉。一般而言,因反覆感染產生,腎臟結疤而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傷害者,往往是在5歲之前就發生。所以迅速確立診斷,及早積極徹底治療與追蹤這些病童,避免腎臟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防止慢性腎衰竭與末期腎病變的發生是相當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lly 的頭像
    Kelly

    Elvis成長記事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