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知多少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約從六歲起,每個兒童都要開始換牙,經過一段乳牙和恆牙混合時期,到十二歲恆牙第二大臼齒長出,這即是稱為換牙期。在這段換牙期間,有那些口腔衛生的事情,是父母可以為自己子女注意?又有哪些情形需和牙醫師聯繫?這一些問題,常常讓很多年輕一代的父母親煩惱。尤其是現代子女生育較少,更是注重小孩的問題。

人類乳牙長齊後通常為二十顆,而恒牙則為二十八顆到三十二顆。一般而言,多數小孩在六歲左右換乳牙為恆牙。每個兒童開始換第二副牙齒,也就是要伴隨終生的恒牙。有的兒童五歲多就開始換牙了,有的寶寶則遲至七歲,但最晚也不應超過八歲。如果太晚換牙,應請牙醫師檢查並照X光片,以確定有無先天缺牙的情形。

在六歲左右的兒童可以發現,下顎第二乳臼齒後方,長出體積比任何乳牙要大的臼齒。不久上顎也會發現同樣的一顆臼齒,這就是恆牙第一大臼齒。第一大臼齒是每一個人口腔中最早萌出的一顆恆牙,也是一生中需要使用最久,吃東西時最重要的一顆恆牙。恆牙第一大臼齒的形態雖與相鄰的第二乳白齒相似,但體積較大而且恆牙顏色較黃,千萬不要誤認它是乳牙。門診中常見到許多才七、八歲的小朋友,恆牙第一大臼齒已經蛀了一個大洞,甚至引起疼痛,牙髓也受侵蝕而壞死,此時只有根管治療了。更甚者牙冠全毀,只剩下牙根了,無法治療只有拔牙一途了,因無法裝假牙,吃東西也就很受妨礙,那對小孩生長發育影響就較大。因此父母一定要督促孩子養成正確的刷牙習慣,徹底清潔牙齒並清除牙菌斑,預防蛀牙發生。定期做口腔衛生檢查,早期發現齲齒,適時予以填補治療。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 俞函杰主治醫師

當父母親帶著小朋友到眼科檢查時,求診的問題大多是和度數或視力有關。有些時候,父母親會觀察到自己的小孩怎麼老是在眨眼睛,因而帶去找眼科醫師檢查到底原因為何?是眼睛真有不舒服還是習慣不好?太常眨眼的問題,在兒童相對於大人來講算是比較少見,引起的原因卻有好幾種。比較常見的原因例如過敏性結膜炎,因為眼睛癢,除了會想揉眼睛和抓眼皮以外,有的小朋友還會合併經常眨眼。通常在抗過敏藥水的治療下,這些症狀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另外常見的還包括眼瞼贅皮引起的倒睫毛,因為睫毛方向的關係會摩擦到眼球表面,造成刺激不適,患者或多或少都會有增加眨眼頻率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依嚴重程度不同,可以用眼藥水,睫毛拔除,或手術來處理。小朋友因為體質或者眼皮清潔不足,產生眼瞼炎,眼部會有刺激感、癢、或異物感,也可能會有經常眨眼的問題。在持續的眼瞼清潔和熱敷,局部抗生素眼藥,或是口服抗生素的治療下,也都能夠減輕症狀。

稍微少見一點的原因,還有小朋友的近視、遠視、或者散光度數沒有完全矯正,導致視力不良,大部分人會有瞇眼,或者歪頭看東西的現象,但有一小部分的孩童會以經常眨眼來表現。間歇性外斜視的小朋友,因為眨眼可以讓眼睛從外斜的狀態下重回到能夠融像,也可能會給人有一直眨眼的感覺。其他像是各種眼球表面的發炎,甚至乾眼症,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9月號 NO.256
整理撰文/彭紹怡
諮詢/ 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參考資料/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最敢揭發加工食品的真相報告》台灣廣廈出版
熱狗、香腸、火腿、可樂、鬆餅、海蜇皮、罐頭食物…,您家的孩子經常吃以上提到的食物嗎?家長請注意!上述這些東西幾乎已經不能算是食物,而是被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的"假"食物!塑化劑事件的爆發,讓家長們不得不更加留意外食的食品添加情況;此外,近來新聞更出現好幾起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例。這些一不留意就可能被我們忽略的添加物,到底有哪些相關資訊,是家長可以深入了解的呢?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16
採訪撰文/黃子恬
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陳麗萍

從小做起,將來不當牙套妹!
現代人為了有一口整齊美觀的牙齒,不惜花大錢和忍受數年的痛苦,去戴牙套甚至動手術來矯正牙齒。但爸媽您可知道,其實從寶寶長第一顆乳牙開始(甚至在還沒長牙前),只要能在許多小細節上好好把關,寶寶將來就不需要為了牙齒花錢受苦喔!牙齒保健,一定要從小開始做起!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8月號 NO.255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 顏敏芳

國內近視人口快速增加,近視年齡也逐年降低,調查發現小學一年級大約4個就有一個近視,視力的保健要從出生開始,家長必須了解每個階段寶寶應有的視力發展,並且能隨時注意及觀察,做好預防保健,才能避免寶寶提早成為近視一族。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咪寶貝 6月號 NO.132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明諭

夏天爸爸媽媽最討厭的害蟲非蚊子莫屬,一不注意,小寶寶細嫩的皮膚上就腫起紅色的點點,癢得寶寶用手拼命抓,看得家長好心疼。時序進入炎夏,大人小孩的衣物逐漸輕薄短小,再加上隨時充滿汗水潮濕的皮膚,這正是蚊子的最愛,現在開始就要進入防蚊大作戰時期,儘量減少父母的心肝寶貝受到蚊子侵襲的機會。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2011-02-09

英國研究人員八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不到三歲的幼兒若常吃薯條、洋芋片、披薩、巧克力和餅乾等垃圾食物,五年後的智商(IQ)可能比吃健康飲食的孩童低一些,且垃圾食物對智力的影響可能持續終身。

這是第一篇顯示幼兒飲食與智力發展有直接關聯的研究,也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團隊對一萬四千名一九九一年及九二年在英國西部出生的孩童進行長期調查,監測他們三歲、四歲、七歲及八歲半時的健康狀況。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說寶寶的生活就是遊戲,的確如此。許多教育學者都非常重視兒童遊戲,並認為遊戲對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許多和兒童遊戲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更強調成人在兒童遊戲活動中應負起責任,協助寶寶快樂的成長。但是遊戲是什麼呢?給予寶寶什麼幫助呢?

遊戲是自由的、自發性的

每個人都愛玩遊戲,因為遊戲會帶給我們歡愉的氣氛,而且在遊戲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突然之間好像都縮短了,當然寶寶也不例外,而且我們還可以發現,寶寶對遊戲非常熱衷,他們不只是在玩。因此寶寶的遊戲其實可以歸納出幾個特色:
1. 遊戲是歡樂的來源
2. 遊戲強調的是進行的過程,而不是重視結果
3. 遊戲是自發的,沒有外在強加的規則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能元、栗筱雯╱台北報導2008/09】
攝取過量反式脂肪易傷害心血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取不應超過二點二公克,但最新調查發現,國內至少有十七種市售零食,都含過量反式脂肪,部分產品每百公克含量甚至超出世衛建議值的二點五五倍。衛生署官員表示,反式脂肪確實不利健康,將宣導業者製程改用健康油品,或在外包裝上加強警語。

危害健康
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在今年六至八月間,到超市、大賣場,調查餅乾類零食包裝上的反式脂肪含量,結果有十七款知名零食含過量的反式脂肪。

增心血管病風險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VBS新聞 更新日期:2010/12/09 12:10 吳亭儀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鮪魚吃起來很健康,也是早餐店常見食材,但美國有調查報告指出,鮪魚罐頭裡的魚肉含汞,孕婦最好不要吃,因為裡面的「甲基汞」會傷害嬰幼兒的腦細胞發育,而除了罐頭,生魚片也同樣含汞,不過醫師要大家別恐慌,因為一般成人只要不吃得超量,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但孕婦、哺乳中的婦女可就得特別注意。

美國《消費者報導》自紐約市場及網路取樣42種鮪魚罐頭,經檢查後發現,長鰭鮪魚(美國稱白鮪魚)罐頭的甲基汞含量達0.472ppm,大約是成年人每週容許值的二分之一,不過對孕婦腹中的胎兒或六歲以下兒童來說,則有極高的毒性。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番紅花◎著
《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建立你自己的教養格調》圓神出版

該堅持說「不」的時候,就是要堅持「不」!讓孩子每一次用眼淚探測父母縱容的底限,就是讓孩子每一次學習到失去理性的溝通模式,讓孩子陷溺在情緒管理失控的局面。小小的心靈大可以學習到好的溝通技巧,我們其實要把持住那溝通和紀律的關口。

許多父母都無法理性面對孩子哭鬧時,那止不住的淚水。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ahoo新聞 更新日期:2010/11/03

最近正值季節交替,小朋友們也特別容易感冒,一位黃小弟,在快滿4個月時,得到輪狀病毒,雖然有就醫,但還是傳染給全家7個人,由於這種病毒嚴重時可能會死亡,醫生呼籲,在天氣冷時,病毒特別容易發威,要所有家長小心注意。

在媽媽懷裡的黃小弟弟,現在4歲了,但個頭卻比同年紀小朋友小,因為他在4個月大時,感染上輪狀病毒,導致腸道受損,吸收不好,而且還將病毒傳染給全家7個人,病毒對小朋友來說有多可怕,已經有兩個小孩的藝人佩甄,也感同身受。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馬偕紀念醫院門診管理中心主任李宏昌表示,輪狀病毒在氣溫10度至15度,是病毒活動性與繁殖性最強的時候,特別是發生輪狀病毒感染時,主要症狀為呈現7天以上大於10次的水瀉,並且經常伴隨著1至2次的嘔吐,同時有27%病童會高燒40度不退,嚴重腹瀉個案有5.4%。 

由於病例會有乳糖不耐情形,李宏昌也強調,家長千萬不能再餵小孩乳製品,可以吃一些白吐司、蘋果、香蕉等比較不會拉肚子的食物,不然會拉個不停,腸道可能也因此受損。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育兒生活 10月號 NO.245
撰文/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兒童心智科主任 吳四維
編輯整理/江睿毓

看到糖果就馬上要吃,等一下下都不行;叫媽咪過來媽咪就要馬上出現,不然就大發脾氣;遇到當下無法解決的事情就會立刻放棄;孩子好沒耐心!而面對缺乏耐性的孩子,媽咪,你的耐心足夠嗎?吸、吐~作個深呼吸,換個心情重新來過吧!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已經在98年5月18日啟用,因為弟弟是97年出生的,所以寶寶手冊的資料還是舊滴!
新版下載(有分男孩/女孩版)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線上健檢 http://health99.doh.gov.tw/OnlinkHealth/Quiz_Grow.aspx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9/05/08

國內沿用十年的舊版兒童生長曲線圖走入歷史。新版生長曲線圖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版本,以母乳寶寶為標準,相較舊版以喝配方奶為主,新版頭圍、身長雖差異不大,但體重則明顯比較輕。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 撰稿者:小兒科 唐瑄伶醫師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科唐瑄伶醫師表示,幾天前3歲佳佳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嘴巴潰爛,導致無法進食,家屬誤以為是腸病毒而焦慮不安,來院就醫檢查發現由單純庖疹病毒所引起泡疹性齒齦口腔炎,經住院治療,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補充電解質水份和抗病毒藥物,病情獲得改善後,並順利出院。經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媽媽之前嘴巴內也有水泡以及喉嚨痛的情形,提醒家長親吻寶貝時要小心。

唐瑄伶醫師表示,泡疹性齒齦口腔炎是由第一型單純泡疹病毒(HSV-1)所引起的口腔感染,好發年紀為1到5歲,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口腔黏膜多處水泡破皮,口腔破洞(潰瘍)約0.2至1公分,多位於口腔前半部,水泡甚至會長到嘴唇周圍,因潰瘍疼痛不敢吞嚥而口水直流,有時痛到晚上無法入睡,常合併口臭、牙齦發炎腫脹出血,偶有頸部淋巴腺腫大。發燒可持續5~7天,甚至更久,水泡需10~14天左右才能痊癒。泡疹性牙齦口腔炎在發病初期有時難與腸病毒區分,典型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有高燒,但口腔破洞多位於後半部,破洞相對較小,少見口臭、牙齦發炎及侵犯口腔周圍。若手、腳掌有合併紅疹時,可能為腸病毒引起的手口足症。

唐瑄伶醫師指出,單純泡疹病毒的傳染途徑是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如親吻,共用茶杯也有可能發生,而成人若單純泡疹正在發作,出現口腔潰爛等症狀,親吻小孩或用餐時使用自己的筷子或湯匙邊吃邊餵食孩童,很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小孩。

單純泡疹病毒在任何季節都可能感染,若罹患該疾病時,首先要注意個人口腔清潔。對於口腔疼痛,可以考慮使用口腔噴霧止痛劑或口服止痛藥。飲食方面,須讓患者盡量維持與平時一般的進食量,牛奶、冰淇淋、布丁、果凍、果汁、奶昔、口服電解質液等冰涼流質食物都可嘗試,需避免太辣太鹹太燙的食物。

目前泡疹齒齦口腔炎健保並未給付抗泡疹病毒藥物,但是抗病毒藥物對單純泡疹治療效果不錯,在發病72小時內服用,可縮短發燒天數與疾病嚴重度,約五至十天可復原。當有高燒不退;脫水狀況如8小時內無小便、嘴唇乾裂、乾哭沒有眼淚、嬰兒前囪門凹陷等;虛弱、嗜睡、活動力明顯降低等情形,應盡速就醫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潛伏期為二到十天,平均約三到五天。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但有五至八成的患者是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的,這些不顯性感染以成人較為常見

感染腸病毒時,患者會出現的最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此外還有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都可能是罹患腸病毒所出現的臨床症狀。

腸病毒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但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acute lymphonodular pharyngitis)、發燒合併皮疹(febrile illness with rash)等。

(一)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  書田泌尿科診所小兒科

腸病毒 是一大類病毒的總稱,包括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Coxsakie) 」、「伊科(Echo) 」,及一般腸病毒三大項,因為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之為腸病毒,因為小兒麻痺在經過了多年的預防注射努力防治之後,問題已經很少了,現在的問題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這些腸病毒下面又可以再分為大約有七十多型,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因為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些不同,包括手口足病、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流行性結膜炎、心肌炎等。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

腸病毒的流行曲線是什麼?根據台灣地區歷年腸病毒疫情統計,腸病毒流行曲線形態:第一形態,在4-6月,第二形態,在9-10月。隨著氣溫升高,腸病毒更為活躍,而對這個蠢蠢欲動的夏日駭客,民眾該如何防範呢?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球池的吸引力對小孩來說真的是魅力無法擋! 如何選擇一個乾淨的遊戲場所不會一玩就中招生病勒?09.jpg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發佈日期: 2008.04.15 

還未進入腸病毒流行的夏天高峰,3月初已有腸病毒重症造成不幸死亡的病例發生,因此幼兒的公共衛生問題應該特別注意。

日前消基會接獲消費者反映球池遊樂設施暗藏穢物,網路上亦有類似的傳言流布,姑且不論這些令人瞠目的狀況其真實性如何,球池遊樂設施與幼童密切接觸,衛生安全的問題值得重視和要求。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一輩的人習慣幫幼兒先咬(咀嚼)過後再餵食...還真是可怕!!1819624458.jpg
(還好我家的阿嬤不是這樣...)


自由時報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日期:2010/07/23  

父母牙齒不好,所以小孩牙齒蛀光光?小心它不是遺傳而是傳染!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兒童牙科主任劉正芬22日指出,蛀牙是一種傳染性的慢性病,父母將口腔中的蛀牙細菌傳給孩子,才會造成家長以為自己的牙齒不好,所以孩子的牙齒也不好。

細菌傳染 非關遺傳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可能發生的各項骨骼疾病
小兒骨科的診斷與治療,能幫助新生兒及兒童好好走上人生坦途

幼兒對身體的不適,少用言語說出,不願意走路,或者做某個動作就會大哭,都是小朋友表達身體不舒服的一種訊號。

慈濟醫學中心骨科黃盟仁醫師指出,家長往往認為,小朋友是前些日子跌倒,受傷腳痛才不願意走路,其實,是因為跌倒疼痛不願走路,還是因為原本就疼痛才會跌倒,家長要多關心,多觀察,才是預防、提早治療的良策。

黃盟仁進一步指出,小兒骨科門診,醫師常要為父母做衛教宣導,因為,有些父母太過關心孩童的生長發育、擔心兒童的骨骼問題,有時卻又揠苗助長,太早讓幼兒學步造成兒童O形腿,或是父母的觀察能力過於薄弱,疏忽幼兒明顯的骨骼發育不對稱,而延誤治療時機。

黃盟仁表示,小兒骨科關心的問題可分為先天性、發育性及後天性,有的不常見,但有的卻是和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除了常見的扭傷、骨折外,多為發育性的症狀,值得大家多關注。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